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首頁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歡迎各位武術同好蒞臨指教
 
 常見問題常見問題   搜尋搜尋   會員列表會員列表   會員群組會員群組   會員註冊會員註冊 
 個人資料個人資料   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登入檢查您的私人訊息   登入登入 

2007-12-02 「武道氣功與養生防癌」講座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首頁 -> 歷代活動訊息
上一篇主題 :: 下一篇主題  
發表人 內容
admin
Site Admin


註冊時間: 2007-06-14
文章: 18

發表發表於: 星期日 二月 03, 2008 6:59 pm    文章主題: 2007-12-02 「武道氣功與養生防癌」講座 引言回覆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季昭華先生,在2007年12月2號於國父紀念館的陶聲洋防癌系列講座中講演的「武道氣功與養生防癌」,已順利圓滿落幕!本協會特刊載其講稿,以饗武學同好!

武道氣功與養生防癌

演講者 季昭華

 這次的演講的題目為武道氣功與養生防癌,實際來說氣功本來就屬於武道修練的一部份,而藉武道修練能達到養生目的則自然能有防癌功效,所以這次演講的重點應該為武道與養生的關係。本人習武已有多年,雖因工作等瑣事時有間斷,但對武術的愛好,卻與日俱增,因為武術是有其迷人之處,有越專研越有發掘不完的寶藏之感。武與舞同音,同樣是運用肢體的運動來表達真善美的意境。但武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止戈,止戈的目的主要是藉武術來平息紛爭,大到保國衛民小至保護自己免於受到侵害,它不是只逞口舌之能,而在於擁有制敵的實力,要達到這種實際的目的,就必須在身體上鍛練成強健的體魄,在心念上就要有不懼怕的勇氣,又必須有好的頭腦及敏銳的反應來提昇技擊的技巧以達成目的,所以武術可說是智仁勇的體認與表現,中華民族自古即非常重視武術的教育,尤其是文武合一的教育,所以孔子隨身佩劍以防身,主張以六藝教育學生,其中射禦兩項就是武術的教育。詩仙李白擊劍任俠其詩詞能如此豪邁,就是有武道的內含精神在裹面,王羲之、顏真卿的書法也蘊含武術的力與美,一代理學家王陽明所提倡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精神,嶽飛精忠報國寫出滿江紅的熱血不就是文武合一表現嗎。可惜到宋太祖趙匡胤得天下後,宋太祖本身武術非常精湛,但為保其大宋江山,深知武術的可怕,有意將國家偏向重文輕武的風氣,壓抑人民學武之風,將所有武學兵學之書藏於少林寺內束諸高閣。從此中華民族走向了積弱不振導致異族侵侮的危機,習文者疲於科舉八股文章,習武者陷於荒誕不經江湖賣藝雜耍之流,所謂武皆粗人儒皆半儒,實在可悲。反觀鄰近的日本到現在還是極重視武道的教育,所有小學生都要練劍道柔道並將這些武術稱之為國技,由此可知其對文武合一的教育的重視。有朋友知道我習武術,提起從電視中看到少林武僧來台表演時,頭可裂磚、身不怕棒擊、喉不怕插等,問我是否也有此功夫,有些或認為武術應該就是這樣的練法,甚至以為真正的武術應該就是如此等觀念 ; 另有些朋友習練氣功,則認為氣功主在養生,而武術只不過是搏擊而已與養生無關,這些問題常令我啼笑皆非,我想許多懂武的朋友均與我有一樣的情形發生,常使我們不是不願回應,因為要不然就要花許多精力與對方溝通說明中國武術的特殊性。事實上要將中國武術如此博大精深的內容說明出來,絕不是三言兩語所能表達的。就如同易經,中國先聖先賢們常窮畢生精力來鑽研都猶感不足,解釋易經的書更是無以計數,更何況易經影響中國之深,幾乎上到天文下至地理,求神問蔔等均與易經有關。中華武術當然不是只有技擊而已,而是含藏中華文化道統的大道,故我認為武術應以武道稱之才適當。易經不外就是闡述陰陽消長的關係,而武道的修行也不外體認陰陽開闔的變化,簡而言之即肉體與精神的鍛鍊,最後達到精神與肉體的合一,完成天人合一與道相合的境界。所以武道可說是將儒、道、釋家的修養方法與體育、養生、中醫等學問結合在一起,藉由身體力行的方式,達到追求的目標。武道不僅是一種防身健身的技藝,更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中華武道揉合了儒、釋、道、中醫的內容思想與修養的方法,是藉身心去實際體認的一種方法。以下首先要將武道其重要的內涵介紹給各位,能瞭解內涵才能知道修練的方法,練習上才能掌握重點。
(一)正身與正心誠意
 在中醫理論上心是生命之根本,精神活動的發源地。儒家講究誠意正心,故在精神修養上主正心誠意,因意誠一貫則精氣神為之主宰,但要如何正心誠意呢?武術藉肢體運動來收制心念,如兩手的手心有勞宮一穴,我們在練習時要意貫手心勞宮一穴,心到眼到手到,如此則心念易於收攝,心受其制則周行於五臟六腑之氣即可隨之調控,因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臟之氣受其統禦,故寓正心誠意之理帥五臟之氣,心若正意若誠則五臟之氣歸元,心若不正意不誠則氣必紛亂。拳法講究立身中正安舒,凝神正心頭頂懸,也就是一舉一動從頭頂到尾椎骨要保持一直線,如此以脊椎做中心帶動全身運動,自然能感應到脊椎的力量,脊椎內有重要的中樞神經系統,且為聯結肢體與頭腦重要的支柱,體內的大血管如動脈靜脈均依附在脊椎上,而五臟六腑亦如掛衣服一般懸掛在脊背上,我們只要在行拳時以立身中正舒之法,修練日久自能感應到脊椎及脊背,若能掌握到脊椎運動,自然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均能運動到,所以有人形容脊椎有如一條活龍,在武道修練上是極為重要的核心,故首先提出正身與正心誠意的重要性。
(二)精氣神的調和
 在中醫上講精氣神在武道上也講究精氣神,精簡單的說是構成形體和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也可說是物質精華。而氣是我中華文化之基本精神,氣是我國文化中最深入於生活的觀念也是最實際的哲理,然而一般人不瞭解氣誤認為它玄妙難懂,而對氣產生神秘不解之感。在我認為自己口鼻呼吸之氣為後天氣,而在身體內運行之氣為一種生命能量又稱先天氣、元氣、中氣、宗氣、或直接以「炁」這個字來表示與後天氣的不同,一般人沒有修練也許無法感覺到,但修練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感到它在體內的運行,甚至修練更高的人則可以運用它使其更具體化。而神簡單的說就是大腦,就是思想意念,更抽象一點就類似靈明之性或中醫所謂的心,精氣神在次序上則可說由物質精華轉化為能量,由能產生力量帶動生命的表現,其中包括思想意念的運用,所以修道練武的人常說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練虛合道,這裹的虛也可說就是靈明不滅的神,可做為修練的主體原則。也就是說物質與精神是相互依存而轉化的,中醫常說要水火相濟心腎相交,其中腎可代表水,這水也可說是荷爾蒙等物質,為藏精之所。心可代表火,這火可代表氣血及能量,為藏神之所。心腎兩者要能調和若不調和則疾病產生,故武道養生特別強調精氣神的調和
(三)體悟陰陽
 中國的文化即講究陰陽的文化,萬事萬物均可以陰陽來推廣演繹,小到人的身體大到天地均可以陰陽來表示,天地間有陰陽二氣,二者互為其根。中國文化也是一個強調陰陽調合的文化即中道文化,因為陰陽能調和萬物才能化生,陰陽背離則萬物滅絕。故黃帝素問經一開始即論說陰陽,「陰陽者,即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練武道養生者必須懂得陰陽,否則完全無法體認武道養生的精髓。陰陽是由相對比較而產生的,陰不是永遠是陰,陰與至陰的比較反而變為陽。如將人身比為一小天地,其五臟六腑為陰則外四肢百骸為陽,五臟與六腑比較則五臟為陰六腑為陽,上半身為陽下半身則屬陰,身體外側為陽內側為陰,如此在身體內運行的氣血就依著經絡來貫通身體的內外陰陽,內貫著臟腑外達於肌表網絡全身。經絡學說分為手足三陰三腸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其中與武道養生最有關連性的就是奇經八脈即任、督、衝、帶、陰蹻、陽蹻、陰維、陽維八脈,其中任、陰維、陰蹻分佈於胸腹及手足內側,督、陽維、陽蹻分佈於腰背手足外側,衝脈位於身之正中又稱中黃脈,帶脈如一條帶子於腰間統束諸脈。任督二脈為貫通陰陽二氣的主流,上交百會下交會陰,氣自會陰沿督脈至百會入任脈下氣海丹田再回會陰即所謂小周天,若能貫通其餘諸脈即為大周天。武道修練至高深的階段可打通此奇經八脈,可藉掌控氣血在身體內循經絡陰陽循環不斷,來體查曰月在天地之運行及四時之變化,真實瞭解人身有若天地大自然,藉此達到修行最高的目標天人合一的境界。武道養生在修練時即必須要體查這種陰陽虛實的變化,來導引氣血於身體經脈內運行以達到運動養生的目的。
(四)氣沈丹田與養還元
 氣沈丹田是許多練氣功的人常掛在嘴上的話,可見其在修練家的眼中是極重要的,但正確瞭解丹田及真正做到氣沉丹田才是最重要的。道教修練上認為下腹部為修長生不死丹及練丹結丹之所,故稱為丹田,又稱氣海、黃庭等許多名稱。其位置大約在兩腎之前肚臍之後到臍下四指之處,此處為生元氣之所,即上所述產生先天氣 (中氣、炁)之所,它可說是身體的中心部,剛好位於上下半身的交接處,也就是心腎相交水火相濟之處,此處為養精納炁藏神之所,所以為修練家所珍視之所。中國武術非常重視下盤的訓練,要求重心穩固,下盤有如樹之根,豈有樹根不堅固紮實而能使樹生長旺盛之理,樹木藉根植於大地來吸收大地之養分靈氣,同樣我們可藉站樁來紮根使下盤穩固,只要將身體的重心自然落於下盤,意守丹田鬆靜涵養,在站樁時須想像丹田有如藏氣之海,海納百川既深且廣,心寧靜徐吐濁氣以去臟腑之濁令其清虛血氣調和,不促不滯綿綿若存,再緩以意存之,則心息相守於丹田,動靜相依心平氣和,氣和則心安,兩者如子母相依不可分離,曰久即可達到氣沉丹田之感,能心氣並守丹田則達到養炁還元的養生目的。因武道氣功強調的氣沉丹田是以自然的方法把上半身的拙力藉站樁功鬆落於下半身,而不是藉吸氣鼓腹吐氣收腹的強迫式的呼吸運動來達到。要知道我們所培養的氣是先天氣而不是呼吸氣,太極拳經有雲「腹內鬆淨氣騰然」這種浡發之氣是以自然的方式直養而無害而成的。尤其在腳心有一湧泉穴屬少陰腎經與腎氣相通,可藉此吸納大地之靈力,補我們的腎氣來強精健骨,下半身強健了自然就年輕了,所謂身輕體健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我們老化最明顯就是從下半身開始。
(五)抱元守一
 武道講究道技兼修,所謂技即技擊法之技術用以保身衛民,所謂道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人生於天地間無處不與天地相合,中華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認為是修行最高的境界。在武道修習中是有法可循的,人的一身分為天地人三盤(上中下三盤)。頭部為天盤,身軀為人盤,腿足為地盤,上盤吸納天之正氣,下盤擇取地之靈氣,中盤則保人初之元氣,三者又乙太一元氣相貫即所謂的太極元氣。所以人於天地間一呼一吸一動一靜無時不與天地相連,陰陽真理歸於一本,一本之道即稱之太極,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藏於密。道家講抱元守一,儒家講執中貫一,釋家講空中不二,這些都是強調宇宙及所有萬物生命皆肇始於一,是一切萬物的本源。由一而二,二而三,三而生萬物,如此生生不息,但最後還是回歸於一,惟有抱元守一,才能使動靜相合陰陽並守,其靜則真積力久內勁蘊含五內,其動則氣機盎然外勁暢於四肢。

以下介紹武道養生於行功時的幾個重要的樁法


起式
 武術一開始就要訓練基本樁功,如馬步、弓步、三才步等這些樁法,而這些樁法主要的目的就是從下盤開始訓練,由氣沉丹田,從腿長勁而遍於四肢百骸達到筋骨強健,活化四肢的目的。在武道一開始即以站樁功來練習,一般花上一段時間才能達到易筋易骨的目的。

馬步樁

 首先以站馬步樁為開始,馬步強調沉墜勁,要求兩肩鬆沉、氣落丹田、空胸實腹、膝扣襠圓、尾閭中正、不斜不偏、呼吸純任自然,在站樁時明顯的要將上下盤練成陰陽虛實分明,要將上半身的拙力鬆落於兩腿足,如此下盤屬陰則沉則實,上盤屬陽則清則虛,如此下盤更沉穩,則有氣沉丹田之感,上半身則因清虛,則有空胸拔背,頭頂虛懸神貫頂之感。如此上盤清虛,下盤沉穩有力,功久自能感覺丹田氣飽滿下盤沉厚有勁。

三才樁

 三才樁即體認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樁功,行功時則要求前腿虛後腿坐實,前手虛後手實,有一上一下、一前一後、陰陽虛實的變化,且在行拳中每一換勢須體認陰陽互轉、虛實互換,於行拳中更要體驗陽中寓陰、陰中藏陽的轉化,強調體認三尖六合的道理,所謂三尖即將力量集中於三尖一線 ( 鼻尖、手尖、足尖 ),所謂六合即將身體的外三合 ( 手與足令、肘與膝令、肩與跨合 ) 、內三合 ( 心與意合、意與氣令、氣與力合 ) 結合在一起,達成整體全面的概念,如此有體有面有線的訓練,更能促進筋骨肉的結合。
各種行拳的方法

 其內容包括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要親自示範動作並帶領大家一起練,親自示範大家才看得清楚且易學習,所以在此不敘述以文字以免增加篇幅。

結論

 於行功中須注意鍛鍊呼吸及內氣與外在動作結合一起,吸則形合氣開、呼則形開氣合,如此反覆,更能促使筋骨肉與內氣結合在一起,這與佛門所傳的易筋易骨的方法、道家所謂的練精化氣的功夫一致。若再進一步的鍛鍊,則可發覺體內的力、氣、勁的發勁點均與心神相合,在行功時能靜心守一,心無罣礙、神氣相合、形神相守,使身體的動作呼吸與心神相互結合,如此身、氣、心的三合,即如佛門洗髓功夫、道家練氣化神的功夫一致。
若再進一步修練,則發現只要心意一動,全身的勁力即可到位,達到所謂身隨意動、意到氣到、身到勁到的境界,如此可將武道養生發揮更徹底。若再進一步下功夫則體驗行坐住臥處處神氣相守,擴而大之則達到神而明之,與道凝合的境界,這與佛家性空、道家練神還虛的道理一致。可知武道絕對是與儒道釋家結合的大道,而且是實實在在、身體力行的大道。
 綜合以上,在行功中姿勢力求中正安舒、鬆胸實腹、尾閭中正、頭頂虛懸、沉肩墜肘等要領,在行功中不但要保持上述的姿勢要領,更要時時留意觀照是否三尖相對、三盤六合整齊、支撐八面,行功運勁時要連綿不斷有若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如此勁氣才能長。行功初宜柔和徐緩,可舒展筋骨,調和氣力,之後才可鍛鍊剛猛迅速之勁,以發達內勁,行於四稍 ; 之後行拳需剛柔相濟,體驗開合吞吐的柔勁與專注一方的剛勁,如此才能隨心所欲,蓄勁如張弓,發勁似放箭,與人對手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與人搭手時,需體認陰陽虛實的道理,達到知己知彼的訓練,對方實我以虛應之,對方虛我則以實予之,應對手之變化而隨時轉變,處處要能靜心神舒,以心為主帥,氣為令旗,身為驅使,刻刻留意在心,專主一方,如此精神才能提得起,神與形才能相合,如此鍛鍊 ' 自能與道相合。所謂器上而通乎道,技精而入乎神,得天下之至正,秉天下之真精,乃能窮神入妙,察微而闡幽。我們在武道的修練上每一次練功時都能如此把握這些重點,從起勢到收勢都能依照上述所說的方法,不就是一再的體認生命開始與循環,這樣不但對養生很重要對心靈的提昇亦非常有幫助。




演講者簡歷

季昭華 先生

現任:台大獸醫師學系暨臨床研究所副教授
   台大動物醫院經濟動物科主任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
   台大內家拳社指導老師
   台大八極拳研究社指導老師
曾任:臺北市立動物園主任獸醫師
   台灣員警專科學術武術教官
回頂端
檢視會員個人資料 發送私人訊息 發送電子郵件
從之前的文章開始顯示:   
發表新主題   回覆主題    中華武道研究發展協會 首頁 -> 歷代活動訊息 所有的時間均為 台灣時間 (GMT + 8 小時)
1頁(共1頁)

 
前往:  
無法 在這個版面發表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覆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編輯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刪除文章
無法 在這個版面進行投票


Powered by phpBB © 2001, 2005 phpBB Group
正體中文語系由 phpbb-tw 維護製作